相傳古時有一個獵人不小心誤殺了一隻因迷路而闖入人間的神鳥,天帝得知此事後非常震怒,傳旨讓天兵於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燒死所有人類、畜生等作為懲罰。此事被心地善良的天帝女兒知道後,不忍心看到百姓無辜受苦,於是偷偷來到人間通風報信。人們得知此事後十分驚慌,有一位老人家就想到一個法子,「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日這三天,每戶人家都在家中張燈結綵、點響爆竹、放煙火。這樣一來,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」。於是,到了正月十五那天,天帝看到人間佈滿火光以及爆竹煙花的聲音,以為人們已經受到懲罰便離開了。此後,為了紀念這個平安避過災難的日子,人們在每年正月十五都會掛燈籠、放鞭炮!
傳說2:紀念「平呂」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後,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,但他生性懦弱、優柔寡斷,大權逐漸落在呂后手中。漢惠帝病死後,呂后獨攬大權,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,將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,朝中老臣—劉氏宗室非常憤慨,但因懼怕呂后的殘暴而敢怒不敢言。呂后病死後,諸呂害怕遭到排擠甚至殺害,共謀作亂之事,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。劉氏宗室為保劉氏江山,決定起兵討伐諸呂,最後平息了「諸呂之亂」。劉邦的第二兒子劉恒,稱漢文帝登基。由於掃除諸呂正好是正月十五,所以漢文帝在每年這個晚上都會微服出宮,與民同樂,以示紀念,家家戶戶亦會張燈結彩慶祝。之後,正月十五變成了一個共同慶祝的「鬧元宵」節日。
Photo from 《美人心計》劇照
傳說3:火把節 元宵節還有另一個名稱,就是叫「火把節」!據悉這個名稱源自古代人手持火把在田野間驅趕蟲獸的習俗。有傳中國西南部分地區的人們,於正月十五會用蘆柴或樹枝製成火把,然後成群結隊高舉火跳舞。透過火把節的光明,驅散蟲獸,祛除邪惡,希望減少蟲害,祈求來年有好收成。據悉火把節在隋朝、唐朝和宋朝非常盛行,多達數萬人會一起從白天到夜晚歌舞。
傳說4:佛教說 相傳漢武帝對太一神(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祇)十分虔誠,司馬遷創建「太初歷」時,便將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。漢武帝在甘泉宮修建一座太一祠壇,不論是重要節氣或軍國大事等都要祭祀太一神。其中,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的儀式最隆重盛大,從黃昏開始,通宵直至翌日凌晨使用大量的燈火,自此慢慢變成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。